semimi亚洲综合在线观看_在线视频三区_日韩精品电影一区_美国俄罗斯毛片一区二区 - 天天做天天爽

吳晗軼事典故之治學嚴謹

吳晗軼

吳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吳春晗,字伯辰,筆名語軒、酉生等,浙江義烏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吳晗聰慧勤奮,他在清華求學期間便寫下了《胡惟庸黨案考》、《明代靖難之役與國都北遷》、《明代之農民》等一批相當有見地、在史學界有較大影響的文章。1934年吳晗畢業留校任教,開設明史和明代社會等課目,影響直追陳寅恪、張蔭麟這些史學大家。

吳氏吳晗

吳晗

吳晗年輕時的一個重要史學成績是關于“建州史”的研究。建州乃女真族先祖之地,努爾哈赤入關并建清王朝后,竭力否認建州曾在明朝管轄之內,并在清修《明史》中對過往歷史進行篡改、偽造和歪曲。正如魯迅指出的那樣:“現在不說別的,但看雍正、乾隆兩朝對于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震驚。全毀,抽毀,刪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篡改了古書的內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盛事的,但他們不但搞亂了古書的格式,還篡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于內廷,還頒之于文風頗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里面,也曾經有過很多很有些骨氣的人。”中國的歷史就是這樣被一頁一頁撕毀的。

吳氏吳晗

吳晗的著作

最終考據結果表明,早在明朝就設有“建州衛”,女真族長期隸屬明政府,是中華民族中一員。通過這段研究,吳晗的史學觀念發生了變化,正如他在主編《益世報》史學專刊時表達的那樣,一、但論是非,不論異同;二、求真;三、重視“一向不被人們所重視的正史以外的若干記載”;四、“史學是屬于社會的民眾的”。這表明吳晗對官修歷史產生了嚴重質疑,他在《史學》一周年的致辭中寫道:“我們認為帝王英雄的傳記時代已經過去了,理想中的新史乃社會的、民眾的。”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w52020218

聲明:轉載請注明源自家譜國際官網

在線客服系統
認親家譜下載

關閉

家譜國際修譜王下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