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具有特殊價值的文章,習近平總書記的媽媽齊心所撰寫的《憶仲勛》,之所以說這篇文章具有特殊的價值,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篇文章提到了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因習仲勛88歲壽宴不能親到慶祝而寫給爸爸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的家風問題,至今仍然令人回味和贊嘆。在信中,習近平同志寫道:“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
重視家風的態度推及到治國理政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家風對于全社會的教化和熏陶作用。我們所提倡的家風,是有一定指向性的,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秉承傳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優良傳統的家風。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黃相懷
這是習近平一家三口和習仲勛在一起。來源:新華社
·好家風事關社會良序的形成
在201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的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這是習近平關于家風問題最集中的論述。
《孟子》里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從一定意義上說,好的家風孕育好的公民,好的公民組成好的社會,好的社會推動形成好的國家治理。因此,家風絕不是小事,而是事關國家穩定祥和、社會良性有序的重大問題。
·好家風事關好人信仰的塑造
《論語·學而篇第一》的第二章,講了家風的重要作用。這一章講的一個道理是:“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而喜好冒犯長輩和上級的,是很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和上級,而喜好造反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引申言之,好的家風能夠孕育出好人,而好人必然是社會秩序的促進力量而不是破壞力量。因此,“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實際上,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都是在“務本”的層面強調的,這自然離不開家風的作用。2014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與師生交流核心價值觀的時候,非常深刻地指出,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
·好家風事關好干部的培育
《論語·為政篇》記載了孔子的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
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么不參與政治呢?”
孔子說:“《尚書》里有句話說:‘孝僅僅就是孝敬父母嗎,還要以友愛的態度對待兄弟,并且把孝悌的道理推廣到政治活動中’。這就是參與了政治,為什么非得做官才算是參與政治呢?”
普通的家風里面,都蘊含著深刻的參與政治活動的意義,那么對黨員干部來說,家風問題就具有了雙重重要意義。因此,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和看重黨員干部的家風問題。比如,習近平總書記重訪蘭考時,多次贊揚焦裕祿同志家風好,對子女要求嚴格。2015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時強調,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如果把《論語》里的“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和“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兩句話結合起來理解,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為政者的“正”,不但具有公正的含義,還具有重要的倫理含義,即要在道德上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德的標準應當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標準、職業道德標準、家庭美德標準和社會公德標。”
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部門在公布有關案件的時候,不避諱違紀違法官員的私德有虧,直白地揭露諸如“通奸”之類的問題,其本意并不是拿他們開涮,而是要對廣大黨員干部在道德上特別是家庭和個人私德上起到譏刺和警醒作用。
·好家風事關人民好生活的延續
《老子》里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大學》里說: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期盼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同時,他們也期盼家庭和睦。因此,培育和弘揚優良家風,不僅是提升社會良性治理的需要,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和諧幸福要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