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像
趙匡胤是一個躊躇滿志的皇帝,他登基建立北宋時,中國還沒有完全的統一,在滅掉南唐之后,趙匡胤希望借著北征的機會,滅掉北漢,實現全國統一的愿望。公元976年八月,他以黨進、潘美、楊光義為先鋒大將軍,兵分三路北上,到十月底,趙匡胤的部隊就已經攻到了北漢首都太原城北。
眼看北漢就要覆滅,中國統一大業完成在即,趙匡胤卻忽然暴斃身亡,關于他死亡的原因,在史冊上并沒有留下太多記載,只是說他死時五十歲,于萬歲殿逝去。作為北宋的開國皇帝就這樣不明不白死去,不能不說是北宋的一大疑案。
于是,關于趙匡胤死亡的版本便有了許多的說法,其中最為流傳,也是最為靠譜的一個便是“斧聲燭影”的傳說。不過這個版本也有幾個不同的說法。
據傳當夜天氣不錯,滿天星斗,趙匡胤便找來他的弟弟趙光義喝酒談心。不料酒喝到一半,突然狂風四起,突降冰雹,趙匡胤和張光義便將酒席搬進屋子里繼續進行。
當時侍從都在門外等候,屋子里一直亮著燭光,后來侍從們看到燭光下有閃爍的身影,還有斧頭砸在地板上的聲音。等到過了片刻,又聽到了趙匡胤的呼嚕聲,等到五更時分,便沒了聲息,趙光義走出,突然宣布,趙匡胤去世了。
另外一個說法便是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已久,一日,趙匡胤病重,趙光義晚上去探望的時候,趙匡胤正昏睡不醒,趙光義便起了色心,調戲起了花蕊夫人,結果驚醒了趙匡胤,盛怒之下,他拿起斧頭要去殺趙光義,不過力不從心,反而被趙光義殺死,奪了江山。
最為貼近真實的一種說法即趙匡胤被趙光義下毒殺害。兄弟二人在從陳橋兵變開始,到創立北宋,一直是互相幫助,作為趙匡胤的得力助手,趙光義一直希望在趙匡胤死后,能繼承皇位。但趙匡胤并沒有傳位給他的意思,反而想傳給自己的兒子德芳,于是趙光義就趁趙匡胤出兵北漢的時機,下毒殺害,奪取了皇位。
還有一種說法則為趙光義平反,當時趙匡胤在世時,就已經按照母親的吩咐,決定將皇位傳給趙光義,而且他還將詔書放于密室里,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如果是這樣,那趙光義根本沒必要殺死趙匡胤,趙匡胤應當是因病猝死的。
這種說法有明顯的偏袒意味,很可能史官按照趙光義的意思填寫,其實若從情理上來說,趙匡胤被殺的可能性更大。趙匡胤去世的時候已經有了兒孫,按照中國傳統的皇位繼承習慣,沒有傳弟不傳子的理由。
就算趙光義勞苦功高,但在趙氏族中功高者遠不止他一人,而且趙匡胤死時不過五十歲,死前夕還在指揮北征北漢的事,身體絲毫不見有不舒服的征兆,關于趙匡胤的身體狀況也沒有正式的史料記載,猝死一說難以讓人信服。
“斧聲燭影”這個故事有著諸多的疑點,趙光義雖然是趙匡胤的弟弟,但自古君臣有別,趙匡胤是否愿意將他留在宮中過夜值得推敲。故事中談及的斧聲,其實就是一柄杖頭飾有玉片的金權杖發出的聲音,這個東西難以殺人,最大的可能,還是趙匡胤被打算篡位的趙光義毒殺了。
聲明:來源于網絡資源 家譜國際整理編輯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47883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