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mi亚洲综合在线观看_在线视频三区_日韩精品电影一区_美国俄罗斯毛片一区二区 - 天天做天天爽

宗族與家譜|京江韋氏與《韋氏家乘》

宗族

家譜 韋氏家譜 宗族

家譜 韋氏家譜 宗族

家譜國際訊)京江韋氏系三國孫吳時期著名經史學家、文學家韋昭后裔,據清代光緒34年(1908)韋振鑫主修《韋氏家乘》記載:韋昭49世孫韋承鎬于明代嘉靖年間由丹陽延陵遷京口,卜筑于城西新河街,至今定居鎮江市區已有16代了。丹陽延陵韋氏系出兩漢經學世家、父子宰相韋賢、韋玄成家族,韋賢10代后裔韋著,于東漢末避漢恒帝征士,由長安(今西安)杜陵東遷丹陽延陵,韋著之孫韋昭仕吳,官至侍中、高陵亭侯,后被推為延陵韋氏一世始祖,此后,韋昭家族世居延陵,迄今1800多年,期間枝開葉散,分遷周邊練湖東港、溧水、宜興、丹徒、京口和大港等地,京江韋氏即為其中一支。原鎮江地委書記、江蘇省原副省長韋永義則出自練湖東港分支。

家譜 總譜 家乘

京江韋氏始遷祖韋承鎬像

杜陵、延陵韋氏競風流

延陵韋昭家族源于兩漢杜陵韋賢家族,始遷祖韋著避恒帝征士卜遷延陵,不晚于延熹2年(159)。韋著之孫分二支:一支杜陵韋氏:以仕曹魏安城亭侯韋胄為代表,其子孫繁衍至唐為九大公房:20人榮登相位、900余人載兩《唐書》、百余人出任地方最高長官。家族成員登科者約110人:進士科74人、明經科26人、制科10人;有論著傳世者70余人,篇目幾近兩百。《舊唐書》論韋氏:“氏族之盛,無逾于韋氏”。另一分支延陵韋氏,以仕孫吳高陵亭侯韋昭為代表,官至侍中(丞相級)。據《三國志韋昭傳》,韋昭不滿于當時流傳對古代歷法的注釋,考證經傳、校對異同,著有《洞卷》3卷,另著有《官職訓》與《辨釋名》各1卷,然均失傳。其所撰《國語注》流傳千年,嘉惠后世士子良多。因“直筆”錄史,韋昭為孫皓所害,致后世不愿出仕,《三國志》及族譜均載其子韋隆“有文學”、 朝廷“屢次征士不去”;韋昭之孫韋德,官至“北軍侯丞,破荊棘而名震中外”,曾孫韋發以下單傳15世至隋。時局動蕩的兩晉南北朝,家族離散于軍旅途中或避難場所,其成員不忘絳帳授徒,傳承《詩經》、《易經》等世業世傳的儒家經典。  

唐宋延陵譜載:26世韋陡,宋祥符八年進士,秘書省著作郎致仕,其時宗族稍振;另有17-18世韋本值、師堯分別官授致果校尉、相州別駕遷永州刺史,至32代幾乎連續14代出仕,綿延唐宋兩朝,不過官階非比杜陵韋氏。宋亡后直至明中期,延陵韋氏一度沉寂,萬歷37年,49世韋學發起重建韋昭祠堂以光先德;嘉靖年間,49世韋承鎬遷鎮江城西新河街,開啟京江韋氏一支。

京江韋氏千年傳文脈

韋承鎬,譜稱韋昭49世孫,邑庠生(州縣秀才),于明朝嘉靖間遷入京口,在城西新河街筑室居住,成為新河本支的始遷祖,開啟京江韋氏一支。韋承鎬生四子:韋思仁、韋思孝、韋思義、韋思敬,別為四房。長房韋思仁譜載“配蔡氏、無嗣,合葬父塋”;四房韋思敬譜載“原配毛氏、繼娶孫氏,生卒俱無紀,合葬父塋”,后裔不詳;三房韋思義傳至八世失載,《韋氏家乘》所載九世以后世系惟二子韋思孝一支。自10世起,這支韋氏排班(字輩)用字為:振、以、永、蔭、博、大、經、生、輔、世、顯、揚、相、業、傳、家……

京江韋氏本支,自明嘉靖遷潤至光緒晚清,從族譜年表看,各房支的遷徙與安葬基本均在鎮江市區及大港,只有7世孫韋啟賢一支有外遷記錄。韋啟賢之孫韋立言,生子韋振綱(10世孫),韋振綱與子韋以元、韋以端、韋以勛、韋以昕父子5人均分別安葬在泰州城東斜橋莊南、泰州北港鎮,韋振綱第6子韋以同,譜載“為散賑病故,經撫鄧小赤中丞奏,入安徽亳州賢善祠,春秋地方官致祭,葬南門外孫家灣”。《韋氏家乘》主修者韋振鑫,亦系韋啟賢之裔,寄居金壇。自民國至今,世居鎮江市區的京江韋氏為韋啟賢的叔祖父韋國珍(5世孫)支系:從13世后裔至14世孫起的兩房支系又先后分遷至天津、南京、上海、常州、甘肅等地。

京江韋氏一族十分重視家族子弟的禮儀教育,綜合歷代先祖先賢家學與修為,形成了族訓八則:先孝悌、修祖塋、慎婚姻、戒嫖賭、息詞訟、謹富貴、恤孤

寡、嚴義節。首先是強調家族子弟要懂得回報父母之恩,兄弟姊妹及朋友的友愛應放在首位,認為這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也是千年家學精神風范之所在。其次是要求家族子弟定期修葺祖墳,京江韋氏對祖墳一項尤為重視,家譜編纂者認為先代墳塋是祖宗魂魄所依,若無圖形山向、志載碑銘,將來子孫必不知祖宗葬于何處、祖墳面向何方、主墓穴是哪位祖先?數代后,便成荒冢。《韋氏家乘》計6卷,其中歷代祖先的墳圖墳契2卷,篇幅達三分之一。族訓對家族子弟的婚配、持家之道、日常禮儀等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譬如:族內的婚配尤要擇自名門舊族、忠厚積善之家聯姻,不以貧富為標準、重在好家風與德行等;又如飲食之禮,規定必須遵守長幼勸酒古禮,飲酒可盡歡而不失禮,存有嚴肅之意,不得超越座次、放肆喧嘩等。對于不遵族訓的家族子弟,則規定了懲罰措施,如對道德敗壞、沉迷嫖賭、亡身破家的,要從重責罰,生不入祠,死不立柱。

遷潤以來,京江韋氏延續了千年儒門家學世業世傳,涌現出國家高等學府的太學生、國學生共計42位,其中:太學生27位、國學生15位;郡庠生、邑庠生、貢生等各類秀才10余位;各類歲試、恩科等而出仕(含封職、候選)共計40位,其中五品銜有13位、六品銜有3位、七品銜以下有24位。從世系年表能明顯體現韋氏文脈傳承有重要的3房(支)世系分別為:京江韋氏7世孫韋啟賢房支下面的8世孫韋昶世系(3代)、9世孫韋立基房支及10世孫韋振鈞房支世系,均分別連續4代出太(國)學生并官階至五品;7世孫韋一經房支3房3孫連續4代太學生;11世孫韋以瑞3房國學生官銜五品及以下不等。

 

家譜 總譜 家乘

《韋氏家乘》書影

《韋氏家乘》及其主修者韋振鑫

京江韋氏自明嘉靖年間遷鎮以來,曾多次輯修家譜,現存《韋氏家乘》修于清光緒34年,是在道光10年(1830)重修譜牒基礎上續修的,全譜共計6卷/套,各房支及存祠族長輪值共領28套。現流失海內外,遼寧省圖書館、臺灣及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等地有收藏,韋克順主修的道光10年木刻活字印本4冊/套,即老版《丹徒京口韋氏族譜》4卷/套,則由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收藏。

《韋氏家乘》全譜共計6卷,卷1載序言、恩榮、像贊、源流錄、族訓、家規、世系圖等;卷2、卷3為第1世至13世年表;卷4、卷5為墳圖墳契;卷6為供續譜用的空白卷。

《韋氏家乘》主修人譜名為韋振鑫、官名韋鑫,字少涵,遷潤始祖承鎬公10世孫,生于道光24年(1844),寄居金壇,妻“配吳氏”為“候選中書科中書加四級、五品封職履安公長女”。族譜年表記載他為“太學生,候選布政司理問加二級”,得到左宗棠賞識,“保奏五品銜,賞戴藍翎”;其父韋立德,太學生,例授修職郎,候選布政司理問加二級,誥封奉直大夫;其三叔父韋立基,太學生,中書科中書加四級(從五品京官)、誥封奉直大夫。清光緒十八年進士、曾任戶部廣東司主政、蘇州府教授的汪慶生為其表叔,時為文史界名人,輯有《廿四史菁華錄》,為《韋氏家乘》撰有序言,并為韋振鑫祖父韋昶(字象樞)、父親韋立德(字靜涵)撰《象樞、靜涵公合傳》。

關于韋振鑫的詩文才學修為,族譜上記載的信息并不多。不過,從自稱世交侄輩的錢振锽為族譜作《重修韋氏族譜序》來看,韋振鑫頗具才華,善于交游。錢振锽即錢名山(1875-1944),字振锽,世居常州菱溪,著名詩人和書畫家,人稱江南大儒,光緒二十九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官至欽點刑部主事升授刑部郎中加三級(從一品),后對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徹底失望,辭官回鄉,著有《名山集》、《名山詩集》等。據錢振锽序文所載,韋振鑫早年與其祖父、父親交游,詩賦文辭多次得到錢振锽祖父的贊賞。錢振锽祖父辭世后,韋振鑫曾賦挽詩致哀悼念,文辭纏綿悱惻,催人淚下,令錢父感嘆不已,由此可見韋振鑫之才情及兩家世誼之親密。

文/韋朝陽 韋大昉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478830465

聲明:圖文源自網絡 家譜國際整理編輯

在線客服系統
認親家譜下載

關閉

家譜國際修譜王下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