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復姓一般的文言選本(包括中學語文課本)都認為公輸盤復姓公輸,諸葛亮復姓諸葛。應該說前者沒有根據,后者不夠確切。
這里得談一點古代稱謂常識。宋代鄭樵在《通承》中指出:“三代(指夏、商、周)以前,姓氏一分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氏。氏所以別貴賤(氏,是用來區分貴賤的),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今南方諸蠻此道猶存。”
一般的木匠、棋手、演戲的等是不能歸入“貴者”的,他們多是“有名無氏”的。如“弈秋”就是名叫“秋”的棋手,“優孟”就是名叫“孟”的演戲者,他們的“姓”都不知道。“公輸盤”所不同的是名與字相連,“公輸”為字,在前;“盤”(也寫作般或班)是名,在后。這種先字后名連稱,也算是尊稱了。人稱“魯班”,“魯”是表明國籍的。再如孔子的父親叔梁訖,“叔梁”為字,訖為名(不過孔子父親有姓)。 到了漢代后,姓氏才合二為一。
諸葛亮本姓“葛”,南朝著名史學家裴松之在注《三國志。諸葛瑾傳》時說諸葛瑾“其先葛氏”,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無疑應該同姓。這就明確地更正了《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說法。旁證不少,僅舉其一,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曲筆》中說:“蜀老猶存,知葛亮之多枉。”
諸葛亮畫像
有人說“葛亮”是“諸葛亮”的省稱,是不符省稱慣例的,如不可能將“司馬相如”省稱為“馬相如”,而將“酈道元”省稱為“酈元”是有的。
那么"諸葛"之說又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諸葛亮的祖先是山東瑯琊諸縣人,后來遷到瑯琊陽都,而陽都姓葛的人很多,為了區分本地的葛姓和從諸縣遷來的葛姓,就在從諸縣遷來的葛姓前面加了個“諸”字。久而久之,就約定俗成,承認了“諸葛”這個復姓。
張繼眾 男 1952年9月生 回族
自幼受家父薰陶喜愛繪畫(父張子美著名畫家)親得真傳。
以工筆花鳥、魚為主,兼工代寫,得著名畫家寇鎮指點,多年的努力使自己的繪畫功底逐漸堅實。
現為中央書畫院中國書畫家,北京東方書畫研究社會員,中華清風書畫協會創作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北京瀚藝德名士藝苑特邀畫家并任秘書長,中國醫學基金會愛心大使,華夏東方杰書畫院名譽副院長。
作品已編入《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鑒》《中華書畫名人錄》《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世界英豪》《海峽百名書畫家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