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譜,是中國人特有的傳統。古人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改革開放之后,國人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尤其是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謂“亂世藏黃金,盛世修家譜”,中華大地再次掀起“修譜熱”。
最傳統的修譜方式,莫過于毛筆手抄,一般由本家族文化人執筆;后來有了專業的譜師,幫助各個家族整理家譜(或者由家族自己整理),再通過木活字印刷、鉛字印刷、石板印刷等方式,完成譜書的印刷;計算機進入中國之后,人們使用Word、Excel、CDR等非專業家譜編修軟件完成世系和譜頭信息的整理,再交給印刷廠印刷,這種方式雖然有所進步,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修譜難的現實問題。因此,用互聯網方式提升家譜編修的效率,是時代的必然選擇。那么,兩種修譜方式有什么本質區別呢?
傳統修譜流程有以下工作步驟
(1)開清工單:即信息采集,前期準備階段已經完成;
(2)手繪草譜:根據老譜、《入譜人員登記表》,手畫世系圖,編寫譜頭信息,制作草譜;
(3)核對草譜
(4)排版:由秘書組或者打印店、印刷廠,用Word、AutoCAD等非專業修譜軟件,根據草譜,進行制版、排版;
(5)校版:排版結束后,打印樣譜,由編委會成員進行校對,找出錯誤,反饋給秘書組或者打印店、印刷廠。這些錯誤會影響到整體版式,需要全篇調整,直到改好為止;
(6)印刷成冊
因傳統修譜方式,極其耗時耗力。手繪世系圖、核對草譜、排版、校版,哪一個環節出現錯誤,都會浪費大量時間,增加編修成本。很多時候,募集的資金不夠用,原因就在于此。而且,這種方式,年輕人很難參與進來,家族傳承難以為繼。
家譜國際作為專業的姓氏文化及宗親服務機構,倡導互聯網修譜方式,通過專業的修譜軟件——“修譜王”以及《認親》APP 對傳統修譜流程進行簡化,有以下步驟:
(1)開清工單:即信息采集,前期準備階段已經完成;
(2)錄入:根據老譜、《入譜人員登記表》,直接在軟件中錄入世系圖、世系傳,自動生成各種版式;
(3)上傳譜頭信息:將譜頭信息,整理成電子文檔,一鍵上傳到軟件中;
(4)校對:錄入完成后,打印樣譜,由編委會成員進行校對,找出問題,反饋給秘書組,在軟件中輕松改正,世系圖自動調整;
(5)印刷成冊
互聯網家譜的出現得以簡化傳統修譜流程,讓家譜文化有了更好的傳承機會。以家譜國際為代表的宗親服務機構,承接這一使命,扛起了新時代姓氏文化繼承與創新的大旗!
聲明:家譜國際整理編輯 侵權聯系刪除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18256005014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馬鞍山路與南二環路交口(葛大店)加僑國際廣場B-1301
聯系電話:0551-8520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