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的家譜
漢代以前記錄王室貴族
家譜只是人們最常用的說法。在某種意義上講,家譜是人另一種意義上的“身份證”,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根據記載族群的范圍與家譜屬性的不同,較常見的名稱還有宗譜、族譜、家乘、家牒等。
2、官修家譜
魏晉南北朝開始重視門第高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家譜發展的繁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家譜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當時從選官到婚姻,都要以家譜為憑,家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3、譜牒消亡
唐末門閥制度遭毀滅性打擊
唐朝是官修家譜最發達的王朝之一,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先后組織編修了數部大型譜牒著作,著名史學家鄭樵曾說:“譜系之學,莫盛于唐。”其實,唐代之所以多次編制官修譜牒,其原因也還是出于對門第的追逐。
4、私修家譜
宋代創制私譜范式
在關于中國家譜起源各種觀點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是起源于宋代。持這一觀點的人之所以會置魏晉隋唐時期大量關于譜牒的記載而不顧,堅持把宋代作為家譜的起源,有他們一定的道理。其實,我們現在的家譜確實是與宋代的家譜一脈相承的,而與魏晉隋唐的譜牒沒有太多的傳承關系。這一點,從現在存世的家譜大都起源于宋的事實可以得到證明。
5、流入尋常百姓家
明清纂修家譜成家族大事
進入明清以后,統治者繼續積極鼓勵家譜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號召纂修家譜,地方官員也熱衷于勸說百姓編修家譜,這使得家譜數量大增,甚至達到了沒有無譜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譜成為家族生活的頭等大事。清代不僅漢人修譜,滿人也對修譜十分積極。由于清政府規定滿人襲爵、出仕都要查驗家譜,因此滿人修譜的積極性甚至比漢人還要高。
6、如今的家譜出現以下七種改變
一、淡化葬地
二、女兒可以傳承
三、子女隨父姓也可隨母姓
四、離異、改嫁、孀贅新情況的出現
五、啟用公元紀年
六、公歷農歷并用
七、少數族人難以續譜
古今修譜的變化可以咨詢家譜(北京)國際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宗譜編修印刷的機構,擁有一支宗譜編修專業團隊,在多年修譜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摸索出了一整套宗譜編撰管理程序,可提供從修譜的發動、編輯、印刷到發譜慶典籌備的全程服務。自宗譜盛行伊始,已為省城及周邊地市許多姓氏修譜,均獲好評,公司以合理的價格、高水準的優質服務,在各氏族譜編修人士中留下良好口碑。
認親下載二維碼
聲明:由家譜國際整理編輯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jiawenhua13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馬鞍山路與南二環路交口(葛大店)加僑國際廣場B-1301
聯系電話:0551-8520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