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嶺南建筑風格的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
“奉先思孝,聚族於斯”,這是陳氏宗祠大門的門聯,它開宗明義地告訴陳姓的后人,修建宗祠的目的。
陳氏宗祠座落在臨賀故城的東南面,前向賀江,后枕瑞云山峰。宗祠占地約3.8畝,建筑面積約800平方米,磚木結構,是典型的嶺南建筑風格。整棟兩廊三進,前后座飛檐指天,屋脊上浮雕琳瑯滿目;屋檐下幅幅彩繪,人物眾多,形態各異,每一幅均有其深邃的寓意。大門前一對石獅,增添了陳氏宗祠的威嚴。祠堂內正廳中央,安放著陳氏始祖神牌,左右階梯式地陳列著列祖列宗的牌位。始祖牌旁、后座中堂、廂房客廳,均有含意典雅、書法遒勁的對聯。
陳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緒六年,即188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
2.嶺南府第式風格的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
而從建筑上看,臨賀故城里劉氏宗祠上下三間,中間一天井,兩邊廊廡,具有典型的嶺南府第式建筑風格。這種房屋通風透氣、冬暖夏涼。劉氏宗祠位于臨賀故城進賢門東側,占地面積約五畝,建筑面積500平方米。
劉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了。祠堂正殿供奉漢高祖劉邦畫像,殿中正上方懸掛劉氏堂號“彭城堂”,兩邊懸掛祠聯:“萬卷珠璣朝漢室、滿天星斗照彭城”,正中兩邊擺放賀州劉氏各分支先祖祖牌二百八十多塊,廳兩邊有堂聯四對,左右廊子有劉氏名人伯溫公、少奇公、向公、宗標公的畫像,上下廳墻懸掛西漢、東漢二十四帝像。祠堂前后檐下墻上會有壁畫,至今完整無損,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臨賀故城中的文物精品,彌足珍貴。宗祠屋頂兩邊建有封火墻,從消防角度來講,在火災發生時,可以防止大火蔓延過來,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特色。
3.江南園林風格的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
位于河西村的李氏宗祠則是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一座宗祠。這座祠堂規模龐大,占地八畝余。建筑面積四畝許,日字型布局,自然大方,取與日俱進,同日光華之意。祠堂的正殿三座連進,青磚琉璃瓦結構,雕梁畫棟,壁畫連垣。后面的主殿一統無房,設祖神龕,樟木鎏金,金碧輝煌。后主殿是宮殿式建筑,主殿內壁畫,告訴大家關于李氏歷代皇帝的典故。還有金玉滿堂,龍鳳呈祥百鳥朝鳳、三才和音等中華傳統吉祥圖案。
4.紀念堂風格的羅氏宗祠
羅氏宗祠
除此之外,臨賀故城里具有獨特風格的羅氏宗祠也是值得一提的。賀街鎮河西街,背靠瑞云山,面向魁星樓的羅氏宗祠環境清凈典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祠堂上天井的右邊設有一間當代英雄人物紀念堂,堂內有五位當代英烈事跡。他們是:辛亥革命烈士羅海空,抗日英雄羅奮平、羅昌斌,搞地下革命活動的羅帝養,解放戰爭的羅群山。他們別子離妻,遠離家鄉,戰斗在第一線,以身殉國,事跡非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經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這間紀念堂是羅氏教育后輩的重要基地,每逢大祭之日,向革命烈士行三鞠躬,表示敬意。
宗祠廟宇中讓人常常駐足神思的是那些門前柱上的楹聯牌匾,吟誦在心讓我們體會到的是家族輝煌的歷史和對后人的祝福,同時還有一種弘揚、一種倡導。這是這個家族的榮耀、信念和精魂所在。
比如臨賀故城里的陳氏宗祠始祖牌聯上寫到:
金爐常紅彰祖德 銀臺永照佑孫賢
說的就是:后人要常記得祭拜祖先,以彰顯祖上恩德,而先祖先輩也會護佑孝子賢孫。這對始祖牌聯就是提醒陳氏子孫后代,勿忘祖宗恩德,以及對后人的一種祝福。
而這里的黎氏宗祠里,有一副著名書畫家黎振歐先生的手書對聯:
溯先祖拓荒積德蔭垂后人
勉吾輩勤耕苦讀慶奮前程
意思是:回想先祖開拓荒野,白手起家,辛苦經營的祖業福澤后人,到了我們這些后輩這里,要記得繼續勤勞耕種、發奮讀書,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才行啊!它表達的是先祖對后輩的教導和勉勵,倡導勤勞治家,讀書成才!
“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一覺何處覓”家譜國際對譜牒、祠堂文化有深度了解的專家有數十位,更有研發多年的修譜軟件“修譜王”、手機APP“認親App”、專屬姓氏網站......
聲明:家譜國際整理編輯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18256009432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國防藝術區南6排6號 家譜國際
聯系電話:010-5711098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馬鞍山路與南二環路交口(葛大店)加僑國際廣場B-1301
聯系電話:0551-85205687
公司地址:六安市金寨縣大別山玉博園許愿樹旁家譜國際
聯系電話:0564-735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