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白聯洲,白康林乘車到達湖北荊州,聯洲的戰友吳緒軍在火車站迎接,午餐后,吳戰友開車送我們直奔沙洋縣曾集鎮,尋找白冢(傳為白氏得姓氏族楚亡白勝墓)。按照汽車導航指引的路線,順利到達"白冢村",問了多位鄉親,都不清楚“白冢"的準確地點(保密工作做得好,文物保護普及到村民)。后請了一位胡姓農民帶路,走了約2里土路才找到“白冢"。
該"白冢"坐落在沙洋縣曾集鎮蔡廟村(以前叫白冢村)的小高地上,現在"墓"的周長有300步,約200米長,高約6米左右,長滿松樹和雜草,除了山頂測繪部門立的"白冢"標記外,沒有任何標明姓名的碑記、資料。
當地村民說:以前有盜墓賊盜墓,但一無所獲;有人試圖將墓地開墾種莊稼,犁地時,犁過的地方在流血,幾天后開墾地的人意外死亡(夠玄乎的),以后就沒有人打墓的主意了。
現在"白冢“已被人民政府列為保護的文物,每年給看墓人300元錢。當地人說,村里有個記錄管理"白冢"情況的紅本子,記載了"白冢"的事情。在紅本子持有人的家里,我們去查看時,該紅本子持有人找了很久沒找到該紅本子;又說原村支書家有本子記錄了“白冢”的事。找到原村支書,同樣找了很久沒找到,(可能是文管所要求保密,不愿拿出來)。老支書拿出一本地方志,上面有沙洋縣簡介,沒有“白冢”信息。老支書建議我們到縣文管所去查。回到荊州,白聯洲的幾位荊州戰友共同接待我們。第二天,白康林到荊州市圖書館查資料,地方志文獻館不開門。戰友們陪同白聯洲參觀荊州古城墻,市博物館,荊洲市容等。
第三天,我們趕到市圖書館,上午開會,下午才開館。聯洲和康林放棄在荊州圖書館查資料的計劃,把查資料的事委托吳戰友代勞。我們二人則乘客車前往沙洋縣。到沙洋汽車站,打的士車到文管所。駕駛員聽我們說到文管所,自報認識文管所所長,愿意給我們電話聯系。文管所所長電話答應在文管所等我們(已到下班時間了)。到文管所后,唐所長已在門口等侯,聽我們的情況介紹后,告知我們:"白冢”資料已被保護,只接受官方和正規科研機構調查,不接待私人調查!建議我們去查閱縣志或市志了解情況。當得知我們到過"白冢"時,唐所長吃驚地問我們是怎么找到路去的。我們說是汽車導航指引我們去的,唐所長無話可說,告訴我們去看“白冢"要經批準,文管所派人陪同才允許去的,防止被人利用、盜墓。
下午,我們等到圖書館開門,可是文獻室的管理員休假了。聽我們是外地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通情達理,同意讓我們查看資料。通過仔細查詢,沒有發現春秋、戰國時代的白氏資料,也沒有白氏的其他資料。失望之余又不甘心,我們當即決定,趕去荊門圖書館再查。出門后打的士車到車站,駕駛員得知我們到荊門時說,剛才有班客車到荊門,追一下能趕上,追嗎?我們說,追趕那班客車,讓駕駛員聯系該車駕駛員。不一會就追上了,上了到荊門的車,為我們贏得了時間。
經過一番周折,在下午4點15分(下班前我們)找到了荊門市圖書館,直奔文獻室。工作人員很熱情,幫助尋找相關書籍。經查閱荊門市志和沙洋縣志,在沙洋人物志中,如愿找到白勝及夫人的資料,記載了白勝及"白冢"的情況。后來熱心的工作人員向我們推薦了該市文學工作者創作并自費印刷的章回小說《白勝傳奇》,這真是意外的收獲。我們十分高興,當即提出要見作者,并購買該書。工作人員告知,作者已亡故。圖書館沒有該書出售。工作人員見我們很失望,立即在互聯網上查詢到了該書有出售的信息(后通過網上購得該書)。
通過荊門市和沙洋縣的尋根活動,我們感受到荊門市和沙洋縣政府很重視當地的歷史人文的發掘和保護,對"白冢"的保護非常重視,將"白冢"列為文物保護,并委托當地村民看護,發給一定經費,確保"白冢"的安全。
歷史上對"白冢"的記載較多,我們不作評述,只將所見所聞如實記述,該"白冢"的情況已往引起當地的重視,作為白公勝遠祖的后人甚感欣慰。
聲明:來源于白聯洲的博客 家譜國際整理編輯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18715002621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國防藝術區南6排6號家譜國際
聯系電話:010-5711098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馬鞍山路與南二環路交口(葛大店)加僑國際廣場B-1301
聯系電話:0551-85205687
公司地址:六安市金寨縣大別山玉博園許愿樹旁家譜國際
聯系電話:0564-735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