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呂姓,源出南陽。如今的呂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不僅僅是漢人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仫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布。那么,天下呂姓為何源出南陽呢?這一切都要從呂姓的始祖說起。在不少《呂氏族譜》中,都把呂姓的起源指向今天的河南南陽境內的呂國,封伯夷為始祖。
在中國歷史上出了兩位伯夷,均赫赫有名。一位是周初孤竹國國君長子伯夷,反對周武王滅商,發誓再不吃周朝的糧食,餓死在首陽山之上,史載最早寧愿餓死不食周粟的抱節守志之人。
另一位是是堯舜時人伯夷,炎帝14代孫,姓姜。堯曾經想禪位于他,被他拒絕,后受封呂地,后世子孫姓呂,是呂姓的開姓祖先。
《潛夫論》記載:“昔堯賜契姓子,賜棄姓姬;賜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為姜,氏曰有呂。”伯夷是姜姓呂氏,幫助舜領導部落聯盟。禹代行天子時,伯夷依然盡心輔佐,被封為呂侯。周宣王時,呂國遷于宛地(今河南南陽一帶),公元前679年,楚文王揮師北上,弱小的呂國被迫東遷,史稱“東呂國”。
不過,這個東呂國也沒有維持太久。兩個呂國滅亡后,其子孫均以國名為氏,形成呂氏的主脈。春秋末期,伯夷后裔呂尚所建的齊國被田氏家族滅亡后,其裔孫也有人以呂為氏,史稱“呂氏正宗”。堯帝時,伯夷掌四岳,稱大岳或太岳,為分管一方部落首領,同時也在部落聯盟中擔任官職。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公式、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
即雖分掌四岳,但未分管某方面具體事務。四岳,官名,主四岳之祭,為四方諸侯之長。《國語》記載堯封伯夷“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
《南陽縣志》亦記載了伯夷受封之事:“南陽申呂之國也,昔在唐虞,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帝堯嘉之,封于有呂……”以此可見,四岳為四方諸侯長,伯夷為四岳之首,即春官,可以統領百官,佐王治國,相當于后來的宰相。
據記載,伯夷曾幫助堯帝治理部落聯盟,政績突出,堯帝曾想過將帝位禪讓給他,而被伯夷拒絕,并推薦舜繼承帝位。
自帝堯及后繼者帝舜時,每制定一項重大決策都要通過伯夷的最后表決,才頒布于天下。為獎勵伯夷,帝舜以“皇天嘉之”,“祚四岳國,命以伯候,賜姓曰姜,氏曰有呂”。禹執政時,伯夷老驥伏壢,盡心輔佐治理洪水。因洪水后卻出現遍地魚蝦、鱉蟹尸骸成堆,腥臭沖天,毒蟲蚊蠅橫飛,地面水皆被污染,人們又將面臨一次災疫。
為防厲難,于是伯夷開創鑿井,吸取地下水供人畜飲用,灌澆良田,史稱“伯夷鑿井”。這一壯舉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所著稱。
聲明:家譜國際整理編輯 侵權聯系刪除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18256005014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馬鞍山路與南二環路交口(葛大店)加僑國際廣場B-1301
聯系電話:0551-8520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