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洸,字文行,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癸丑六四日生。其先為山左人。襲父爵,仕西漢武帝,官拜征南將軍(諸征將軍之名最早出現于漢代,四征將軍(征東、征西、征南、征北)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四征將軍之間無高低之分,四鎮也同樣。雖然四征大于四鎮,但事實上職權相同,只是鎮*將軍干得好了,會晉升為征*將軍作為獎勵。漢朝英雄輩出,征南將軍在三國都有設置,有名的有趙云、曹仁。洸公襲父爵,公立功德晉爵,理所當然。(“漢置四征將軍,謂征東、征西、征南、征北也。其后又置四鎮將軍,有功進號,則自鎮為征。”),一般而言不會出現征、鎮將軍同時存在的情況(不排除特例,如鐘會、鄧艾),以屯兵所在州的刺史為“儲帥”。如果征、鎮同時出現,則多是出于相同制衡的目的。東漢末年丞相曹操因戰亂經常征伐四方,乃常置四征將軍,秩二千石,并且從多位將領的升遷記錄,也可看到四征、四鎮大于四方。此外,魏國四軍區分劃也十分明確,征南統荊、豫,屯新野(如征南將軍曹仁屯新野)。魏文帝時將官職制定九品,四征將軍為第二品,地位次于三公,晉朝時加大并開府則位同諸公,乃成為常設的高級將軍官名。南北朝時亦為次于大將軍的高級將軍。),奉命領兵征南,由金陵而來宜春。時,宜春剛廢侯國復縣治,轄今萍鄉、新余兩市,地域遼闊,境內荒僻,界鄰蠻楚,草竊奸宄,不時潛發,受害匪淺。查郡邑武事志,當建武間,袁境安堵,不聞寇警,實賴公捍御克奠金湯耳。惜書缺,有關他所表現無可考信,而其防患固圍,俾宜人寢處不驚,公之功德直與秀水袁山流歭無窮,其食報豈有涘哉。始,其子攜而來南,猶家于豫章之西山,公蒞宜時,眷屬未隨任,及公卒,葬于宜西之將軍墳山(今萍鄉蘆溪高崗塘),其子孫因喬遷宜西鄧峰之麓,乃吾袁郡易氏之始也。后裔散處于郡邑間,振振稱盛焉,論者咸稱先德積累甚厚云。”
聲明:來源于網絡,侵刪
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jiapuguoji1301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馬鞍山路與南二環路交口(葛大店)加僑國際廣場B-1301
聯系電話:0551-85205687